甕城:是中華民族智慧的一個縮影,它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戰爭苦難之后而創造的。古代漢民族大都“因山為城、因水為池”,一座城池的最薄弱環節是城門,城池的防衛者也會對其加大保護力度,強化其防御能力。甕城是建在城門外的小城,呈半圓形或長方形,用于保護薄弱的城門。
田王寨南門甕城依山勢而建,全長55米,成半圓形狀。內城門朝向西南,甕城門面向東南,墻外是崎嶇不平的山石、陡巖,從外向內進攻的敵人無法大規模展開。即便敵軍攻破了甕城城門,還有主城門防御,由于甕城內地方狹窄不易于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,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,而城墻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,給敵人以致命打擊,正所謂關門打狗、甕中捉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如今甕城經過景區修繕保護,城墻頂上用條石鎮壓,我們既能近距離欣賞和感受古人的智慧,又能從斑駁的歲月痕跡中感受歷史的滄桑。
甕城外景
甕城內景